1-4月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湖南省商务厅swt.hunan.gov.cn 时间2012-06-04
一、1-4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
今年1-4月全省机电产品累计进出口额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省外贸增速13.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累计14.52亿美元,环比增长32.6%,同比增长39%,高于全省出口增速20.3个百分点;进口累计11.87亿美元,环比增长,同比增长10.7%,高于全省进口增速7.1个百分点。4月当月机电产品进出口6.19亿美元,环比下降22.7%。其中出口3.57亿美元,环比下降18%。进口2.61亿美元,环比下降28%。
全省高新技术产品(97版)进出口总额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55%,高于全省外贸增速21.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高于全省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进口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全省进口增速27.1个百分点。4月当月高新产品进出口1.39亿美元,环比下降25%。其中出口0.79亿美元,环比下降15%。进口0.59亿美元,环比下降35%。
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运行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机电和高新产品进出口来势较好,在全省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1-4月我省机电产品进出口额26.4亿美元,占到全省外贸总额的43.6%,较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52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43.96%,较去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进口11.8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总额的43.2%,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9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9.7%,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这说明近些年来我们大力促进外贸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已初见成效。
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增加,重点企业出口量加大。今年1-4月,机电产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75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7家。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23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其中南车株机公司前四个月出口达到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9.7%。株机公司出口激增主要得益于与马来西亚签订的228辆电动车组出口订单,以及土耳其伊兹密尔轻轨列车项目。在国内市场逐渐收缩的情况下,南车株机公司将发展重点着眼于海外市场,今年4月南车株机公司又正式中标马来西亚轻轨“安邦线”20列120节轻轨列车订单。三一、中联、蓝思科技等重点企业出口也均保持上升势头,其中蓝思科技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4.3%;中联0.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三一0.83亿美元,同比增长15.2%。重点企业逆势上升,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3、轨道交通、电子信息产品、金属制品为我省机电和高新产品主要出口产品,工程机械制造用重型汽车底盘为我省最主要进口机电产品。排出口前四位的产品是:电力机车出口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手机用液晶显示屏8100万美元;锰金属制品6600万美元;计算机零件4386万美元,同比增长125%。工程机械制造用重型汽车底盘仍为我省最主要进口机电产品,今年前四个月我省共进口重型柴油车5.06亿美元,同比增长54.82%,占全省机电产品进口的42.6%。
4、出口市场以亚洲、北美为主,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1-4月机电产品对亚洲出口9.51亿美元,同比增长52.86%,占机电产品总出口额的 65.5%;对北美出口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7%。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我省机电产品对欧洲出口略有放缓,1-4月对欧洲出口1.45亿美元,同比下降7.1%。高新技术产品对亚洲出口2.33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的70.6%,同比增长41.8%;其次为北美洲0.5亿美元,同比增长67.2%。今年1-4月,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对拉美市场出口增长迅速,其中机电产品1.05亿美元,同比增长84.79%;高新技术产品0.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9.56%。 主要出口产品为重型起重机、锰金属制品和太阳能系统控件。从进口市场来看,我省机电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日本和德国,分别达到5.34亿美元和2.92亿美元,两国进口额占到全省机电产品进口总额的69.5%,主要进口产品为重型车底盘和金属加工机床。
5、机电高新产品进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加工贸易发展势头强劲。机电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17.41亿美元,同比增长4.62%;其中出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8.49%,进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加工贸易进出口8.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3%;其中出口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3%,进口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7%。高新技术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7%;其中出口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8.81%,进口1.7亿美元,同比下降2.91%。加工贸易进出口2.7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15%;其中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8.52%,进口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8%。
6、长株衡三市增长稳健,邵阳、永州两市增速喜人。我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前三位地区为长沙、株洲、衡阳三市,其中长沙16.02亿美元、株洲5.03亿美元、衡阳2.04亿美元,三市进出口额合计17.77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进出口额的87.4%。全省14个市州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有8个地区,其中株洲、衡阳增幅较大,分别为株洲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衡阳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66%。邵阳、永州两市出口达0.47亿美元和0.14亿美元,增速达到62%和68%。张家界市今年实现机电产品进出口零的突破,前4月该市机电产品进口额达196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方面,长沙市进出口3.17亿美元,占到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54%,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4.9%。郴州、衡阳、株洲、岳阳4市出口过千万美元,分别达到4427万美元、3167万美元、2169万美元和1315万美元。
7、增速高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位次在中部地区排名靠后。1-4月全省机电产品累计进出口额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机电进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累计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30个百分点。进口累计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机电产品进口增速12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品(97版)进出口总额5.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55%,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34个百分点;进口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23个百分点。但是,在中部六省排名靠后,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排名均列第五位。与排名第一的河南省比,我们仅为其四分之一,与排名第四的江西比净值少6亿美元。
总的来讲,今年前4个月全省机电和高新产品的进出口来势较好,在我省外贸增速总体回落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前路艰难,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的持续恶化,势必影响我省机电和高新产品的进出口,我们要完成年增长25%、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实现9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实现22亿美元的全年目标任务,仍需开拓进取、不懈努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全省扩大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3月,我们印发了《2012年湖南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要点》,提出了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的总要求:务实推进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大力促进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扩大先进技术装备进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调度和考核,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根据省扩大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目标任务已分解下达到各市州商务局,纳入全省外贸进出口工作目标考核,切实落实任务,抓特点,挖亮点,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坚决措施,努力完成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工作目标任务。
(二)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指导,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促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出口。指导全省各级商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抓好“五市六区”,“五市”即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五市,“六区”即长沙、浏阳两个国家级经开区和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加强对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力设备等7个重点行业进行分类指导。大力支持这些重点行业的重点产品出口,重点支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轨道交通、北汽福田、同心实业等机电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努力促进富士康、欧姆龙、蓝思科技、湖南科力远、湘电风能、衡阳特变电工等高新企业成为出口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
2、进一步抓好出口基地建设。立足于加快产业集聚,着力发展板块经济,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支持出口基地加强研发、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出口基地加强经验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利用网络和展会平台,加大对出口基地的宣传推介。加大对优势产业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长沙经开区和长株潭三个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出口基地建设,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轨道交通制造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出口集群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一批省级出口基地,重点抓好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株洲轨道交通,湘潭重装和风能,衡阳输变电设备,岳阳电磁铁,常德、益阳船舶,常德生物医药,郴州电子,娄底农机、煤机、电子陶瓷,邵阳、永州小水电等特色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帮助长株潭申报装备制造国家级基地,帮助浏阳生物医药园、郴州电子工业园申报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帮助株洲申报国家级摩托车出口基地。选择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品牌、出口潜力大的企业认定为基地企业。加强对基地企业的服务与扶持,培训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带动一大批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竞争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大对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组织和指导企业参加各类重要展会,重点组织参加五个国际展会:西班牙欧洲精细化工展览会、墨西哥国际五金工具展览会、南非国际贸易博览会、澳大利亚铁路技术展览会和南非国际矿业电力展览会。积极组织参加三个国内展会:大力组织参加10月份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重点动员和组织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常德、永州、益阳等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展,争取扩大规模,提高规格,促进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完善产业配套,搞好产业对接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参加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四届高交会,计划以生物医药为主题,以浏阳生物医药园为重点,重点动员和组织株洲、常德、永州、怀化等市生物医药企业参展,力求取得好的效果;认真组织好11月在娄底市举办的湖南省第四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此会已获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地方展会,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指示今年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举办,娄底市人民政府承办,重点动员和组织岳阳、长沙、株洲、常德、郴州等市农机企业参展,我们将及早谋划,争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
4、推动重点企业务实“走出去”。鼓励中联、三一、千山药业、科力远等企业开展境外生产战略布局,贴近市场需求,带动当地发展;探索研究机电产品转型升级政策措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对重点市场的投资和境外同类企业并购,获取品牌、先进技术和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外经企业携手合作,通过对外工程承包获取工程机械和水电设备等一同“走出去”。
5、推动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境外营销网络,完善售后维修服务。
(三)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1、扩大进口,以进促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落实好国家进口贴息、进口信贷等促进政策,加大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支持力度;大力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未补而我省亟需进口的中高技术和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予以贴息。
2、加强进口促进工作。完善进口公共服务,开展贸易促进工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充分利用高交会、汽博会、东博会等平台,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3、进一步规范国际招标投标工作。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依法妥善处理投诉,对投诉发生率高的市州和行业,建立预警机制,进行重点和分类指导。充分利用国际招标推动重大装备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化。
(四)深化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1、完善产业联系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与行业组织的沟通协调机制、与重点联系企业的动态联系机制和与市州商务主管部门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联系工作常态化、机制化。
2、明确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与长沙经开区和长株谭3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7个优势产业、30家重点企业密切联系与沟通,加强指导,及时对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行跟踪分析,提高服务协调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推动企业建立联盟,加强自律,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加大对重点联系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重点联系企业在基地培育、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进口贴息、开拓市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加强调研,做好形势分析工作。充分发挥7个重点行业、30个重点联系企业和专家队伍的作用,注重宏观经济形势与基础调研相结合,注重贸易与产业相结合,加强对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做好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欧债危机、自贸区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对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影响等课题研究。
4、加强培训工作。为提高全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扩大国际市场,拟7月份举办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训班,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宣讲重要目标市场的法律、政策,请海关、商检、信保、税务、银行等部门宣讲进出口工作事项,请省内重点出口企业讲解进出口典型案例,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