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春等5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长株潭地区招引湘籍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和金融家返湘创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长株潭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建设,聚焦“4X4”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心“铺路、架桥、搭台”,着力打造“产业%2B科技%2B金融%2B人才”深度融合的国内一流创新生态,为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分”。2023年长株潭地区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数365家,湘商回湘投资累计到位资金1781.2亿元。2024年1—4月,长株潭地区湘商回湘投资新注册企业数119家,湘商回湘投资累计到位资金536.5亿元。
一、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1.加强顶层设计。省级出台了《支持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奋力打造青年科技湘军的若干措施》,给予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根据《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6年)》,长株潭都市圈正在加快布局建设长株潭院士产业园、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园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聚集。
2.扩大人才引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深入实施“芙蓉计划”“三尖”创新人才工程,2023年共支持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人才376人(长沙327人,株洲25人,湘潭24人)。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 8人、国家优青15人,138人获国家级人才计划支持。2024年“三尖”创新人才工程中明确企业科技人才申报可不受职称限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将薪酬等市场化评价手段纳入对企业科技人才的评价,并新增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湘智兴湘三个重点专题: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专题旨在面向世界500强等领军企业研发中心遴选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专题旨在大力集聚全国乃至全球致力于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军团队;湘智兴湘专题旨在大力吸引湘籍院士等国家级人才和优秀校友参与家乡建设。
3.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推动长株潭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全新上线长株潭人力资源网,集结三市优质招聘资源“开展巡招聘,加快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建设。长沙市“四大名校”等优质教学资源在湘潭、株洲开展了合作办学,开发建设了“长株潭中小学教师培训共享平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长沙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建立了集团型医联体、领办型医联体、远程医疗联盟、学科联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联盟,覆盖长株潭都市圈城市的各级医疗机构,长株潭跨市医联体覆盖率100%。长株潭三市医保人员在异地就医、个人账户、协同监管、医保服务上基本实现了“无障碍”“零距离”。三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实现长沙、省直、株洲、湘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息互通及证明互认,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实现三市养老保险待遇异地认证建模,共建工伤案例库、共享工伤认定结果信息,便捷失业保险关系及待遇转移接续。
二、加大金融服务力度
1.加强对“三个高地”的信贷引导。完善主要银行机构重点领域报送机制,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2月末,全省28家银行机构(不含外资银行、村镇银行)新增“三个高地”信贷投放586亿元,占全省新增各项贷款投放的31.7%。制造业贷款余额6690.2亿元,同比增长22.4%,较年初新增308.8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15.9亿元,同比增长32.0%,较年初新增258.0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3771.0亿元,比年初新增118.6亿元。重点科技企业贷款余额4317.2亿元,比年初新增260.9亿元。
2.不断强化金融市场建设。2023年,省委金融办联合省财政厅出台了《湖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在我省新设金融机构的给予奖励和补助,鼓励金融机构来湘新设研发机构。张迎春常务副省长在京学习期间,积极推动、争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给予工作支持,请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引导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长沙区位优势、科教优势、房价优势,来湘设立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后台服务中心等机构或组织。
三、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多措并举拓宽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推动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落地湖南,联合开展“双创大赛”、成果路演、“走进上交所”上市培训等系列活动,共同深入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解难帮困,推动湖南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去年,全省科技创新专板挂牌企业达345家,科创板上市后备库入库企业超200家,有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6家,总市值超1700多亿元,目前还有5家企业在审。
2.全面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增量、提质、扩面”。推动将改革首次纳入省委全会与省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重点部署,形成高位推动的良好态势。制定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和省级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并纳入各市州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绩效考评,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政银企三方协同”的工作格局。2023年,为6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超170亿元,同比增长超150%,首贷户数和首贷率均超过38%,带动战略合作银行为近3万家科技型企业,累计投放贷款490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41%,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建成15个市州分市场和91个区县(行业)工作站,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标准统一化、建设分布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岳麓山科创路演品牌,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去年,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路演系列活动60余场,推动签约成果转化协议460余项,签约金额近50亿元。吸引2800多个项目参加“双创大赛”,撬动银行、创投机构等金融资本投资超50亿元,精准助力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持续推动“湘商回归”
1.持续夯实基础工作。一是不断健全国际国内异地湖南商协会网络。目前,全省异地商会达到950家。其中,省外湘籍商会664家,省内异地商会286家,同口径比较,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3位。二是持续完善湘商数据库。以全国各省级湖南商会为节点,建立信息采集员队伍,逐级摸排并实时更新。目前,已录入湘商信息数据2万余条。此外,还收集了4960家A股上市公司、1218家中港股、375家中概股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三是包装发布招商信息册,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16条产业链,精心编制2024年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招商信息册,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发展目标、相关政策、招商方向和产业布局等相关信息并向外推介,让湘商有项目可投、有领域可进。
2.推动形成招商合力。落实《湖南省构建大招商格局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招大引强,推动形成“商务主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属地(园区)承接项目落地”的联动招商机制,压实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进一步促进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形成纵向统筹谋招商、横向协同抓招商、多形式促招商的大招商格局。
3.营造回归浓厚氛围。统筹各类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专题策划,对各地开展的对接活动、典型事例等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切实增强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人员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引商安商良好氛围。今年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对我厅与湘江新区联合主办的“湘里乡情话发展——湘商面对面”新春恳谈会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会上共签约36个项目落户新区,总投资达到458亿元。
下一步,我厅将加强与各有关部门联动协作,着力“打造一个品牌、做好三个服务”,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力促进长株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针对性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增强对一流金融人才的配套服务,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和培育一批金融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二是积极推动设立湖南省天使投资股权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设立种子子基金、天使子基金,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三是指导金融机构落实落细各项政策要求,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做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个性化服务。四是进一步用好乡情、亲情、友情纽带,以“湘商回归”“校友回湘”为切入点,吸引更多的湘籍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金融家返湘创业。
湖南省商务厅
2024年6月13日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