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完成进出口293.7亿美元,同比下降4.8%;其中,出口191.8亿美元,同比下降3.9%;进口101.9亿美元,同比下降6.4%。完成加工贸易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外商直接投资: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562个,同比增长4.3%,其中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4个;合同外资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实际使用外资1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46.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2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3%。
内联引资:完成内联引资3791.9亿元,同比增长14.9%。
国外经济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完成营业额51.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境外中方合同投资额27.8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对外直接投资额14.8亿美元,同比增长55.9%。
内贸: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4亿元,同比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4%。
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对外贸易
1、进出口增速下滑,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月,全省出口191.8亿美元,同比下降3.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进口101.9亿美元,同比下降6.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93.7亿美元,同比下降4.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0.74%,比重相对2014年略有提升,进出口总额全国排名第19位,与上年持平,增幅全国排名第12位,下降6位,中部六省排名第5位,与上年持平。
2、机电和高新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资源类产品进口量增价跌。分主要商品看,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步提升,以电器及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略有下降。机电产品出口9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6%,进口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50.62%,进口24.9亿美元,同比增长70.77%。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影响,资源类产品进口量增价跌。我省进口铁矿石2101.8万吨,进口额13.4亿美元,数量同比增长4.93%,但进口额下降30.81%;进口原油53.8万吨,进口额2.1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0.02%,但进口额下降43.27%。
3、一般贸易占据主体地位,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分贸易方式看,贸易方式格局总体向好,一般贸易占主体地位,加工贸易平稳增长,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快速发展。一年来,通过重点培育长株潭、湘南板块加工贸易新增长点、打造和引进加工贸易平台项目、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加工贸易发展等措施,全省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额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
4、美洲、大洋洲、台港澳地区进出口快速增长,南非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较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逆势增长。分地区来看,亚洲、美洲大洋洲进出口总额居前,美洲大洋洲和台港澳地区进出口总额增幅最大,西亚非洲、欧洲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明显。台港澳地区和亚洲为我省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为57.4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分国别地区来看,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香港、美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南非等新兴市场出口增幅较大。中国香港、美国和南非出口分别为53.6亿美元、22.3亿美元和6.4亿美元,同比增长8.5%、37.74%、57.56%。我省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受自贸区政策刺激,与韩国、澳大利亚进口贸易逆势增长。从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进口14亿美元、10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7.39%,进口增幅最大的为韩国,同比增长288.19%。
5、民营企业成为进出口主力军。分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是我省进出口主力军。1-12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1.01%,较上年提升了9.2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外贸的主力军。三资企业进出口总额62.3亿美元,占比与2014年相比基本持平。
6、市州进出口发展不均衡。分市州来看,长株潭依然为我省主要进出口地区,岳阳、邵阳进出口增幅最大。1-12月,长株潭地区进出口总额176.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13%,衡阳、郴州占比分别为10.67%和9.58%。2015年有6个市州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其中岳阳和邵阳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43.17%和36.07%。其他8个市州进出口总额同比出现下降,怀化、湘西、郴州、娄底的降幅均在20%以上,其中怀化和湘西的降幅达57.95%和50.27%。
二、利用外资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仍是吸引投资重点领域。1-12月,我省第一产业新批项目74个,同比增长32.14%,合同利用外资8.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5%;实际使用外资6.27亿美元,同比增长8.29%。第二产业新批项目277个,同比下降8.88%;合同利用外资68.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实际使用外资71.45亿美元,同比增长8.52%。第二产业中,制造业项目255个,同比下降5.56%;合同利用外资5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04%;实际使用外资56.66亿美元,同比增长4.97%。制造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第三产业新批项目211个,同比增长17.88%;合同利用外资40.94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实际使用外资37.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21%。新批项目主要为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一、二、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42: 61.78: 32.79。
2、实际利用外资地主要集中在港台等亚洲地区。亚洲新批项目464个,同比增长5.94%;合同利用外资9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9.36%;实际使用外资86.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3%,占全省总额的75.11%。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新批香港在湘投资企业数307个,同比下降2.23%;合同外资7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25%;实际使用港资67.87亿美元,同比增长6.09%。新批台湾省在湘投资企业数88个,同比增长35.38%;合同台资1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7%;实际使用台资8.31亿美元,同比增长64.14%,港台对湘实际投资占全省总额的65.87%。欧洲对湘投资实际到位外资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84%。拉丁美洲的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对湘实际投资5.49亿美元,同比下降37.28%。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等对湘实际投资3.0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其中美国对湘实际投资2.54亿美元,同比增长7.49%。大洋洲对湘实际投资1.38亿美元,同比增长71.27%。投资性公司对湘投资8.1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2%。
3、外商投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和湘南三市。1-12月,“长株潭”和湘南三市仍是我省实际利用外资主要分布地区,长株潭和湘南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总额的82.01%。“长株潭”地区新批外资企业228家,同比下降1.72%;合同外资55.32亿美元,同比下降11.81%;实际使用外资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省总额的54.2%。其中,长沙市实际使用外资44.0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38.1%。全省吸收外资前五位的市州是:长沙市、郴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
4、外商独资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全省新批设立外商独资企业392家,同比下降3.69%;合同外资78.14亿美元,同比下降0.01%;实际使用外资7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07%,占全省总额的63.21%。新批中外合资企业122家,同比增长18.45%;合同外资19.5亿美元,同比下降22.05%;实际使用外资22.65亿美元,同比下降17.38%,占全省总额的19.59%。新批中外合作企业38家,同比增长111.11%;合同外资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48.91%;实际使用外资6.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09%,占全省总额的6.03%。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到位外资12.92亿美元,同比增长83.15%,占全省总额的11.17%。
5、平台作用凸显,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迅速。1-12月,省级以上园区新批项目142个,同比增长17.36%;合同外资4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实际使用外资4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8.74%,占全省总额的39.98%。其中,14个国家级园区新批项目69个,同比增长15%;合同外资17.79亿美元,同比下降25.63%;实际使用外资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全省总额的21.92%。
三、对外经济合作
1、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初见成效。从全年数据来看,全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核准境外企业66家,中方合同投资额15.04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16.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5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54.1%、27.7%和35.8%,较前几年有大幅增长。同时一批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项目正在策划和推进,如老挝8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柬埔寨农业产业园项目、孟加拉污水处理项目等。各市州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如邵阳市特别是邵阳县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走进东盟,在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开展经贸投资活动,逐步发展壮大,已出现一批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建成老挝湖南橡胶产业基地、越南商贸物流园、泰国湖南工业园等;永州市鼎新贸易公司在俄罗斯赤塔建设的农牧产业园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已有果秀等4家企业签订合作入园协议;常德市出台了《常德市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走出去”工作方案》。
2、上市企业成为我省对外投资主力。今年以来,上市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受国内市场影响,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谋求更大发展,我省上市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寻求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先后有步步高、友阿集团、三诺生物、爱尔眼科、克明面业、永清环保、神农大丰、株洲旗滨、大康牧业、山河智能等10家上市企业在海外投资,部分企业正在洽谈亿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国并购项目,成为我省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
3、中小型工程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今年以来,得益于我省央企对接平台的搭建以及抱团出海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省中小型工程企业特别是各市州工程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如邵阳路桥分包中建五局在阿尔及利亚承接工程项目,迈出了走向海外的第一步;湖南外经建设分包央企二手单在埃及、刚果(布)等国实施了工程项目。
4、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对外投资重点。一批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成为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带动了我省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三一重工投资1.7亿美元在巴西建设生产基地并开展了境外工业园区建设;株洲旗滨投资1.9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立了浮法玻璃生产线;泰富重工投资2.2亿美元和巴西合作方成立合资企业,建造了8条重型船舶,从事海工和航运服务;湘乡建成水泥厂投资9000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水泥生产线。转移产能的同时也带动了我省企业在当地的工程承包业务。湖南鹏辉水电公司投资7000万美元在尼泊尔开展水电站建设,充分发挥了我省在小水电开发方面的优势。
5、对外劳务合作走向高端。今年以来,我省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着重推动高端人才输出,重点推进大学生海外就业工程。11月底,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对接会暨湖南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揭牌仪式”,活动邀请了央企、澳门和国外对外劳务用人单位、高校、湖南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地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公共平台等代表参加。今后将以省外派劳务服务平台为依托,发挥促进大学生海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推动对外劳务合作向高知识、高技术领域转变。
四、省内市场
1、消费品市场增速低于去年同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月,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24亿元,同比增长12.1%,较上年同期减缓0.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比上年快0.3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1-12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较去年同期减缓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
3、基本生活品类、交通电器设备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平稳增长,电子产品等新型消费商品高速增长。1-12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409.3亿元,增长23.1%,日用品类136.7亿元,增长13.4%。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373.2亿元,增长13.6%,家用电器类305.0亿元,增长16.1%。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83.9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西药类181.5亿元,增长12.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36.4亿元,增长16.1%。照相机类商品零售额2.9亿元,增长629.3%;计算机及其配套类商品3.9亿元,增长410.6%。
4、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回升,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负增长。1-12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6363万平方米,增长17%,商品房销售额2738.9亿元,增长19.1%。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建筑材料类实现零售额77.8亿元,增长24.4%,五金、电料类52.2亿元,增长14.4%,家具类24.8亿元,增长19.7%。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750.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3.8亿元,同比下降8.0%。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