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1782.2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出口1205.3亿元,同比增长1.5%;进口577亿元,同比下降8.9%。完成加工贸易478.5亿元,同比下降22.7%。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261.5亿元,其中,实际使用外资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实际到位内资4361.8亿元,同比增长1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661个,同比增长17.6%;合同外资206.4亿美元,同比增长74.5%;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对外经济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业务新签合同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完成营业额6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境外中方合同投资额3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对外直接投资额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
内贸: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36.5亿元,同比增长11.7%。
商务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对外贸易
1、外贸降幅进一步收窄。一、二、三、四季度进出口总额降幅分别为35.2%、26.5%、12.9%、2.1%,自8月份以来,各月进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3%、22.9%、9.6%、7.3%和53.1%,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1-12月,全国进出口24.33万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0%;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
2、一般贸易保持回稳向好态势,占比超过七成。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继续保持正增长,1-12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1264.2亿元,同比增长19.4%,占比达到72.6%。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78.5亿元,同比下降22.7%。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货物出口2.51亿元,同比下降39.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7.79亿元,同比增长7.8%。
3、“破零倍增”成效明显。1-12月,共实现外贸“破零”企业1085家,“倍增”企业505家,“破零”、“倍增”企业全年新增进出口额7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8%。2016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为3643家,较上年增加487家。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回升。从企业主体看,1-12月,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3417.8亿元,同比增长7.8%。,国有企业进出口273.3亿元,同比下降14.9%。民营企业进出口1091.1亿元,同比下降1.9%,占比达到61.2%。
5、对欧盟、日本、德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实现双增长。从主要市场看,1-12月,我省对欧盟(28国)、日本、德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7.1%、27.8%、21.3%,其中,出口分别增长40%、11.5%、33.7%,进口分别增长5.1%、37.2%、10.7%。
二、招商引资
1、外来投资加速向服务业转移,高技术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引资迅速增长。全省一、二、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为:4.9: 53.4: 41.8。第三产业引资保持较快增长,比重大幅提升。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1.5%,占比较去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服务业引资增长迅速,其中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增幅达169.4%;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分别为128.8%、178.1%、35.4%。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54%,占比较去年减少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引进外资降幅逐月收窄,内联引资增幅提高。实际使用外资68.62亿美元,同比下降4%;实际到位内资2204.03亿元,同比增长5.9%。工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1%,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4.9%;工业实际到位内资同比增长6.8%,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3.8%。第一产业引资分化明显。实际使用外资6.25亿美元,同比下降0.4%;实际到位内资290.43亿元,同比增长50.4%。
2、美国、欧盟和京津冀地区对湘投资快速增长。外资方面:香港仍然是我省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实际使用港资8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比63.3%,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台资连续下降,全年降幅达23.6%。美国、欧盟对湘实际投资增长迅速,增幅分别为198.2%、23.5%。“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新加坡对湘投资1.45亿美元;土耳其对湘投资增长14.7%。内资方面:珠三角地区仍是我省内联引资最大来源地,同比增长11.5%,占全省总额的37.1%,与去年基本持平;长三角地区同比增长4.5%,占全省总额的16.4%,较去年减少1.7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增长迅速,增幅达30.5%,占全省总额的15.2%,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来自中部五省的到位资金569.15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省总额的13.1%,较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
3、外来投资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和湘南三市。长株潭和湘南三市实际使用外资和实际到位内资分别占全省总额的82%、56.3%。洞庭湖区域吸收内、外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武陵山片区吸收外资出现负增长,内资增幅与全省平均增幅持平。全省吸收外资居前五位的市州是:长沙、郴州、衡阳、湘潭、株洲。全省内联引资居前五位的市州是:长沙、郴州、岳阳、株洲、常德。
4、外商独资企业引资增长较快。外商独资企业新设企业、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2.5%、37.6%、18.8%,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总额的67.5%,比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1%、23.2%,分别占全省总额的18%、6.7%。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到位外资同比下降22.5%,占全省总额的7.8%,比去年减少3.4个百分点。
5、园区招商引资小幅增长,占比呈下降趋势。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5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4%,占全省总额的44.46%,较去年增加0.4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1509.3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省总额的34.6%,较2015年减少0.1个百分点。14个国家级园区实际使用外资28.0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全省总额的21.8%,较去年减少0.1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548.74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省总额的12.6%,较去年减少0.2个百分点。
三、对外经济合作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走出去”重点。1-12月,经商务部门核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的境外投资企业113家,中方合同投资额12.96亿美元,约占全省总额的四成,主要集中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德国等国,投资行业以矿业、贸易、建筑建材等为主 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0.43亿美元,约占全省总额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科威特、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国,投资行业以公路桥梁、电力设施等领域的工程建设为主。
2、投资合作方式由单打独斗向借船出海、联合出海转变。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我省海外承接工程能力不断加强。2016年,先后组建了住宅产业化和水电产业两个产业联盟,联盟成员企业合作推进各个项目,如中轻长沙、中湘海外和中建五局成立联合体积极争取埃塞高速公路项目;中建五局、远大住工、腾龙集团等联合推进阿尔及利亚产业化住房项目等。
3、投资合作领域由单一“走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转变。在老挝,我省重点建设的橡胶产业园将与际华集团开展合作,带动橡胶产业链“走出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澧水公司将与湖南建工联合投资建设水电站,将带动我省水电设计、水电设备、电站运营等多个行业的企业“走出去”。
4、投资合作地区由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通过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我省企业在园区内实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我省已在阿联酋、越南、柬埔寨、泰国、芬兰、老挝等7个国家建有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埃塞?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区,计划以该园区为载体,推进我省与埃塞等非洲国家的工业投资合作。
5、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上升。一是带动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据商务部2016年度统计年报显示,我省对外投资企业带动进出口约35.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每新增1亿美元的营业额,可带动约1000万美元的进出口额。二是带动了产业升级。通过跨国并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1-12月,我省海外并购项目33个,中方合同投资额21.36亿美元,约占全省总额的三分之二。随着“走出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永清环保与加拿大MC2公司签署并购协议,获取该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时代新材正在尝试收购一家欧洲企业,拟进一步提升在汽车减震系统领域的竞争力;中联重科仍在欧洲市场寻求并购机会,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完善产业链。
四、省内市场
1、消费品市场增速环比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36.5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12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76亿元,增长12.7%。
2、基本生活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放缓。1-12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基本生活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40.04亿元,同比增长15.4%,比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7.8%,服装鞋帽类增长10%,日用品类增长17.8%。
3、居住类、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1-12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居住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0.16亿元,同比增长33.7%,比上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实现商品零售额446.47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高7.3个百分点。其中,中西药品类增长19.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2%。
4、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平稳增长。1-12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25.95亿元,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86.53亿元,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40.84亿元,增长10.8%,比上年同期低5.3个百分点。
5、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速回升。受成品油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增速明显回升。1-12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82.51亿元,同比增长2.9%,而上年同期为下降8%。
6、餐饮消费回暖。1-12月,全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193.88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正餐实现零售额96.73亿元,增长11.9 %;快餐实现零售额20.17亿元,增长5.6%。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