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835.56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居全国第4。其中,出口518.03亿元,同比下降4.4%;进口317.53亿元,同比增长26.5%。
招商引资: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266.4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际使用外资47.5亿美元,同比增长6.9%;实际到位内资1933.5亿元,同比增长14.6%。全省新引进31家“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3个,投资总额459.25亿元
对外经济合作:全省对外工程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1.29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完成营业额5.03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全省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40人,同比下降28.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92万人,同比下降59.4%。新增境外企业12家,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7263万美元,同比下降82.1%;实际投资额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6.6%。
内贸: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0.93亿元,同比下降11.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1039.46亿元,下降11.1%。3月份,湖南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5%,农村上涨5.0%;食品价格上涨20.4%,非食品价格下降0.5%;消费品价格上涨6.4%,服务价格下降0.5%。一季度,湖南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4.6%。
口岸:全省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26.7万人次,继续居中部6省前列。全省水运口岸完成外贸货运量26.13万吨,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湘欧班列累计发运84列,同比增长147.1%。其中,去程班列73列,回程班列11列;运输总货值3.4亿美元,本省货值达到1.9亿美元,占比从去年的30%左右提高到56%。
一、对外贸易
(一)进出口整体规模恢复增长。
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835.56亿元,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其中:出口518.03亿元,同比下降4.4%;进口317.53亿元,同比增长26.5%。
(二)进出口结构总体保持稳定。
从贸易主体看,民营企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全省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额621.64亿元,同比增长11.9%,高于总体增速近6.5个百分点,占同期湖南进出口总值的74.4%。全省进出口额1亿元以上企业148家。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594.39亿元,同比下降2.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5.35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他贸易进出口额65.82亿元,同比增长111.9%。
从区域布局看,全省进出口额排名前三位的市州为:长沙、岳阳、郴州,分别完成406.74亿元、94.56亿元和71.57亿元,三市进出口额占全省总量的68.6%。全省7个市州进出口实现增长,岳阳、邵阳、常德、郴州等4个市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分别增长73.8%、42.1%、19.8%、19.1%;永州、长沙、娄底等3个市未达到15%的目标增长,增幅分别为13.5%、9.8%、7.2%;益阳、株洲、衡阳、湘西自治州、怀化、湘潭、张家界等7个市州为负增长,分别下降9.8%、15.0%、22.4%、29.1%、32.9%、58.5%、77.0%。
从产品结构看,出口产品方面,鞋类同比增长15.5%;服装、钢材、陶瓷等主要出口产品分别同比下降8.5%、26.7%、46.3%。进口产品方面,铁矿、乳品等主要进口产品分别同比增长16.5%、6.3%;汽车、铜矿等主要进口产品分别同比下降13.5%、43.3%。
从国际市场看。我省与韩国、东盟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分别实现51.05亿元、124.63亿元,分别增长22.2%、18.7%;我省与香港、德国、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呈下降趋势,分别实现98.02亿元、26.97亿元、90.73亿元,分别下降11.9%、30.9%、20.2%。对美国贸易额60.84亿元,同比增长17.0%。
(三)对“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继续增长,新业态发展潜力强劲。
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258.85亿元,同比增长17.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完成2.08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接近2亿美元。
二、招商引资
(一)第一产业大幅增长,第三产业回暖。
第一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实际到位内资159.4亿元,同比增长51.4%。
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较去年同期高出19.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3.6%,较去年同期高出1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际到位内资增长4%,较去年同期下降19.5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48.6%,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实际到位内资744亿元,同比增长1.1%。
第三产业引资企稳回暖,实际使用外资24.88亿美元,同比增长4%,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恢复较多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环比分别提高47.1、3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到位内资856.9亿元,同比增长22.4%,较去年同期增长9.1个百分点,占全省实际到位内资的42.9%,较去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
(二)香港仍是最大外资来源地,广东北京浙江为内资前三来源地。
外资方面:香港(占比68.9%)、台湾省(占比6 %)、荷兰(占比3.9%)、英属维尔京群岛(占比3.3%)、英国(占比3.3%)分列外资来源地前5位。
内资方面:广东省(占比41.4%)、北京(占比12.6%)、浙江省(占比7.0%)是我省主要内资来源地。
(三)长株潭内外资增幅领跑全省,大湘西片区增速放缓。
长株潭地区实际使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56.5%,同比增长10.3%,高出全省平均3.4个百分点,增幅领跑全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示范区实际使用外资12.7亿美元,同比下降0.9%。长沙、湘潭、株洲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居全省前三。
长株潭地区实际到位内资655.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33.9%,同比增长18.5%。湘南湘西承接产业示范区实际到位内资674.4亿元,同比增长9.7%。长沙、郴州、岳阳分列到位内资总量前三。
(四)招大引强保持良好势头,外向型实体项目引进稳中有进。
全省新引进31家“三类500强”企业(“三类500强”企业不重复统计)投资项目33个,投资总额459.2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439.25亿元,首次落户湖南“三类500强”企业有1家,为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新能源车型、长远锂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落户湖南,全省新签约投资额2亿元(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04个,总投资额1333.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48个,总投资额573.6亿元;商贸流通类项目19个,总投资额295亿元。全省新引进外向型实体企业15家,总投资22.7亿元,预计达产后年进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
三、对外经济合作
(一)疫情直接导致海外项目执行难。
疫情导致我省海外项目人员、物资进出受到严重影响,第一季度劳务外派与在外人员降幅分别为28.8%、59.4%;随着国外疫情蔓延,项目人员管理风险持续增加,企业经营压力骤增,疫情若持续较长时间,将直接冲击全年业绩完成。
(二)对外承包工程保持稳健发展。
尽管受到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但我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态势趋好,相较于2018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2.5%、2019年的增长率8.8%,今年第一季度我省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增长率达到60.7%,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4.4%,大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从新签合同、在谈项目和备案项目情况来看,疫情过后,我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绩将企稳回升。
(三)亚洲非洲依然是对外投资主要市场,国有企业仍然是对外工程承包的主力。
新增境外投资企业9成以上都设立在亚非地区,设立在非洲的主要以建筑、农业为主,设立在亚洲的则涵盖贸易、互联网、医药多个行业。对外工程承包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力,水电八局、中建五局、湖南路桥和湖南建工四家占总新签合同额比例63%,占完成营业额比例83%,其中水电八局更是稳坐首位,两项指标总量占比均在一半以上。
四、省内市场
(一)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4.7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粮油类增长13.9%,肉禽蛋类增长11.9%,蔬菜类增长6.2%。
(二)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2.10亿元,同比增长19.3%。
(三)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大幅下降。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交通电器设备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8.66亿元,同比下降15.4%。其中,汽车类下降14.4%,家用电器类下降21.2%。
(四)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下降。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95.42亿元,同比下降14%。
(五)餐饮消费增速大幅下降。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35亿元,同比下降33.6%。其中,正餐下降36%,快餐下降19.5%。
五、口岸运行
(一)航空货运加快恢复。
1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我省国际客货运航线相继全面停航。为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省市口岸部门联手恢复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先后复航并加密了胡志明、达卡、芝加哥(哈利法克斯)全货机航线,新开了香港、列日全货机航线、吉隆坡客改货航线,组织和服务保障了德国哈恩、仁川、立陶宛等临时货运包机。目前,全省国际全货机及客改货航线达到6条、每周27班,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近期还将开通洛杉矶全货机航线以及大阪、内罗毕、曼谷客改货航线。全省航空口岸国际货邮吞吐量8286.7吨,出入境人员26.7万人次,继续居中部6省前列。
(二)湘欧班列逆势攀升。
随着国际航线大面积停航和江海航线稳定性下降,湘欧班列快速稳定运输优势和战略通道作用进一步凸显,整体运量逆势增长。湘欧班列累计发运84列,同比增长147.1%。其中,去程班列73列,回程班列11列;长沙班列79列,株洲班列5列。通过加强本省货源组织,本省外贸贡献度得到大幅提高,运输总货值3.4亿美元,本省货值达到1.9亿美元,占比从去年的30%左右提高到56%。
(三)江海航线逐步企稳。
受疫情影响,岳阳城陵矶江海航线运量出现下滑。城陵矶口岸外贸集装箱吞吐量5.4万标箱,同比下降25.9%。1、2、3月分别为1.95万、1.16万、2.31万标箱,呈现出逐步企稳的“V”型反转态势。外贸货运量26.13万吨,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指定口岸进口汽车1822台,进口粮食14万吨、同比增长107%。
(四)综保区外贸跑赢大盘。
全省5家综保区、2家保税物流中心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产能恢复超过90%。总体实现进出口额30.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岳阳新金宝全面复工达产,首批喷墨打印机顺利出口德国。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