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承接产业转移半年超2200亿、履约率超八成的湖南密码

湖南省商务厅swt.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25-09-23 16:37 【 字体:  

    益阳高新区东部产业园内,湖南哈森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钛金属粉末生产线正在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指着一袋泛着金属光泽的粉末介绍:这是采用国际领先等离子雾化技术制备的53微米钛粉,直径仅为头发丝的三分之一。


▲哈森唯特的钛金属粉末制备项目中试设备。(图源:“益阳高新”公众号)

    这个项目是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中签约的16个重点产业转移项目之一,总投资20亿元。项目从签约到试产,只用了5个月。今年3月,湖南首次“操盘”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当时共征集意向签约项目337个、总意向投资额2802.9亿元。对经世致用的湖南人而言,不会让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果停留在签约仪式的掌声里。最新数据显示,已签约项目275个、总投资额2295.1亿元,分别占比81.6%、81.9%。


▲3月2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在长沙举行。

    仅仅半年时间,项目的履约率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会有超2200亿资金投向湖南?这些项目投向了哪里?产业转移地图:市州如何“差异化接单”打开湖南这一波的产业转移地图,资金和项目流向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标签”。数据显示,永州以482亿元的签约总额,在全省14个市州中占据“C 位”。永州为什么能成为黑马?首先与其紧邻广东有关。永州这次承接的项目中,从广东转移来的占了四成。其次是大项目托底。道县签约的昆宇锂电池电芯产业链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80亿元,为今年上半年永州市招商引资签约金额最大项目。而江永县签下的铝基环保新材料项目,总投资额为60亿元,为目前该县产业发展史上投资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据了解,江永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引进50多家再生铝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企业,所以能吸引这个大项目落户。


▲位于江永县的永州市中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铝锭生产线。

    除了永州,签约金额在全省排前五的还有长沙、娄底、常德和衡阳,它们凭借各自优势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的格局。从区域分布看,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表现尤为抢眼。衡阳重点承接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以智能衡器计量产业、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链。郴州矿多,接上“泼天富贵”,却敢于告别“一矿独大”,转向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已开工项目的分布,更能看出产业落地的“真实热度”。从全省来看,已开工项目215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78%。从目前已开工项目完成的投资额来看,常德市领跑,永州市紧随其后。长沙开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说明长沙念兹在兹的是产业高端化转型。


▲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平台正稳步推进。

    产业转移的“行业密码”同样清晰。电子信息(44个)、新材料(43个)、智能制造装备(33个)、新能源(22个),四大产业领域成为湖南签约项目的“主力军”,超过总数的50%。已开工项目中,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各有37个,智能制造装备30个。这种行业集中度,反映了湖南正紧扣“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加码”。高履约率的背后:湖南凭什么?湖南能实现超八成的项目履约率,绝非偶然,可以说,是“区位引力%2B服务效能%2B生态磁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位条件看,湖南是连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走廊,也是国内不多见的“米”字型高铁网逐渐成型的省份。从怀化国际陆港发往中东、南美的箱包物流成本,已与沿海城市持平;在郴州嘉禾落地的东莞大为精密制造项目,可通过京港澳高速等实现原料与产品的“24小时直达”。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货场,龙门吊正在加紧装卸集装箱货物。

    据报道,湖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由2015年的17.5%下降到2024年的14%,实现“十连降”,并连续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物流“降本增效”,直接提升了企业的履约信心。湖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区位“引力”的一部分,引来了诸多新材料项目履约落地,比如总投资52亿元的怀化溆浦县硅砂产业园项目。湖南已探明多种战略性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家里有矿”正不断变现为产业项目。可以说,湖南凭借综合区位优势,正向“成本洼地”与“效率高地”大步迈进。

▲郴州钨公司的特种钨基新材料粉末智能生产线。(曹菲/摄)

    从服务效能看,今年以来,为了承接好转移项目,湖南构建起由省工信厅牵头的多部门高效协同推进机制。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卫安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坚持目标牵引下的问题导向,按照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攻坚、区域化布局、样板化带动、闭环化评估的工作思路,全力当好签约落地项目的“联络员”“服务员”,确保项目“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据了解,针对项目落地的用地、用能、融资等环节,省级层面直接统筹。同时,开展常态化数字调度,推动市州和园区为项目建立“问题解决闭环”。对新签约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针对跨区域合作的“痛点”,湖南积极推动省内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园区探索“飞地园区”模式,创新税收分成等利益共享机制。目前,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已启动相关试点。这种省级层面的高位推动和机制创新,正是蓝思科技等在湘持续追加投资的重要推力,成为履约率突破80%的重要保障。


▲蓝思科技的自动化车间。(图源:蓝思科技)

    生态磁力,更值得一说。如果有产业生态加持、配套的完善,企业引进来后,就不会轻易生出外迁的念头。所以说,产业生态是让签约项目落地又生根的适宜土壤。基于这个认识,近年来湖南在构建产业生态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比较直观的数据是,全省已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逐步聚集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加上湖南的营商环境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省级前十、位列中西部第一,形成了吸引项目落地的“生态磁极”。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梁山/摄)

    长沙经开区与江苏芯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全国产闪存主控芯片和存储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就是一例。该项目与长沙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它的故事说明:一开始就让转移来的产能与本地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或者与本地研发机构融合为创新联合体,高履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后续篇章:从承接转移到产业重构

   传统的产业转移,属于粗放的“复制粘贴”,承接地往往“招来哪个算哪个”。在产业迁徙2.0版本中,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迁,而是“量体裁衣”的深度重构或重塑。从整体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从“分散”到“链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迈入了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重价值”的新阶段。从短期看,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后半篇文章”,可直接提升湖南在全国产业转移格局中的“信用评级”。而从长远看,产业转移的“鲶鱼效应”能加速区域协同发展,一批履约项目在长沙、娄底、永州等市州集中落地,势必会产生更大的势能。


▲自2019年长沙惠科落户浏阳经开区以来,惠科股份已4次在长沙加码投资。

    比如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与浏阳经开区签约,总投资90亿元的新项目为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生产线,目前已完成产线设计、设备选型。这是惠科股份在湖南的第四个项目,其在湘投资总额近380亿元。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让长沙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再添“新增长点”,成为全球领先的超高清显示器件制造基地。惠科股份副总裁、长沙惠科总经理杭井强说,“湖南不仅是一片产业热土,更是一片成就梦想的地方。”


▲位于衡南县的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

产业转移的价值,也在于从“树”到“森林”。比如全国500强企业特变电工,早在2001年就牵手衡南县。在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湖南)中,特变电工与衡南县再次签约。20多年来,在特变电工的带动下,18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在衡南县形成了完整的输变电产业链,成为产业集群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此次签约的275个项目中,不排除未来可能涌现一到两个高成长性、爆发力强的项目。就好比,“湘超”联赛中,衡阳队16岁小将汤军,两次轰进技惊四座的“世界波”。其实,产业转移是一场高水平“足球大赛”。在与兄弟省份的比拼中,湖南正凭借“生态黏性”突围,用“价值再造”破局,努力寻找机会,以求凌空抽出一脚势大力沉的“世界波”。
    王卫安说,在“一带一部”的黄金坐标上,湖南正以链长制为引擎,构建“链主领航、链长统筹、链生态赋能”的产业协同新范式,让转移的产业项目加快在湖南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为打造湖南工业经济增长“第二曲线”注入澎湃动能。

 






文件下载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商务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8   备案号:湘ICP备09006477号-19
联系电话:0731-82287060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98号   邮编:410001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80号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湖南省商务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8
备案号:湘ICP备09006477号-19
联系电话:0731-82287060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98号 邮编:410001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