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会同县被列入全省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以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切实转变商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有效促进了行业规范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强化领导,切实保障工作经费
1.加强组织领导。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下发了《会同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商务局,负责履行日常工作的各项职能,明确了由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项目推进。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2015年3月12日,会同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第21次会议研究了商务工作,确定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县编办要按照保留商务行政执法大队的方案进行申报,商务执法工作经费、12312商务投诉举报电话等工作经费,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调整财政预算;2015年6月15日,会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会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行政执法工作意见》(会政办发[2015]7号)文件;根据实际情况,还就全县再生资源市场监管等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积极推进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工作。
2.加强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4年县财政安排筹建机构和维修办公场所经费12万元,每年核定商务执法专项工作经费14万元。2015年我县将商务执法人员人头经费从原来的3000元/人增加至4000元/人,县财政新增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配套资金4.7万元。商务综合执法大队的人员、办公及业务经费实行财政全额拨款,所需的交通、通讯、取证等装备经费由县财政据实解决。
(二)夯实基础,建立专门执法队伍
1.建立综合执法队伍。该县把执法平台建设作为事关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来抓,2014年7月23日,会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县商务局内设机构调整的批复》(会编办[2014]8号)文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正式组建了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机构人员编制从县粮食局调剂)。我县现有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人员10人,其中正式专职执法队员10人、商务综合执法力量不断得到加强。
2.加强办公设施配置。为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方便工作联系,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商务执法大队搬至县政务中心四楼办公,专门为执法大队配置了4间办公用房,面积达80平方米。为便于日常巡查和加快违法案件处置速度,商务局把局公务用车专门安排为商务综合执法车。我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现有办公电脑5台、打印机2台、办公电话3部、执法摄像机1台、照相机1台,录音设备3个、办公文件柜6个。为每位执法工作人员统一订制了夏装和秋装制服各2套、冬装棉衣1件,并添置了执法装备。通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已实现了办公场地、办公经费、办公车辆、办公人员、办公设备五到位,为整合商务综合执法资源及构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3.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从抓队伍、强设施、建制度入手,抓紧促进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政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严格干部职工奖惩,充分调动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奠定了队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行为文明化、监督制度化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基础。通过不断充实熟悉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加快推动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人员专职化,形成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商务执法队伍。
4.大力推行综合执法。把现阶段县商务局行政许可、行政指导以及相应的一般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以及相应的特定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职能相对分开,将分散在各个内设机构的行政处罚职能集中起来,交由商务综合执法大队统一承担,以提高商务执法整体实力。秉着管理与执法分离的原则,实行业务定性、执法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对商务执法领域进行认真梳理,从原来的生猪屠宰、酒类流通、成品油市场监管向再生资源回收、旧货流通、美容美发、洗染业、家庭服务业、零售企业促销等相关领域积极推进。
5.加快建设商务举报投诉中心。该县将“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从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分离出来,单独设置1间办公室,正式开通“12312”投诉服务电话,配备2名专门工作人员,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全面开展商务领域举报投诉及业务咨询服务工作。今年该县在城区各超市和集贸市场显著位置张贴商务“12312”举报投诉标识,加大了商务投诉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6.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通过制定“12312”商务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举报投诉、预警、咨询服务。建立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健全举报投诉案件分流转办、督办和相关工作制度,完善案件统计及数据报送制度,形成完整的举报投诉信息分流、转交、办理、反馈流程,保证了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树立了商务为民的良好形象。今年以来共受理举报投诉4起,业务咨询15起,做到了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7.逐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按照商务部、省商务厅推进建立“12312”商务系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要求,该县积极搭建商务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尽快建成覆盖全县的商务咨询与举报投诉综合服务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案件流转、督办机制及工作制度,负责受理本地商务举报投诉及相关业务咨询工作。
(三)加大宣传,注重业务学习培训
1.加大宣传力度。为大力宣传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他们采取电视、网络、宣传车等多种形式,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商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近20次,发放商务法律法规印刷资料和宣传单6000多份,现场提供咨询服务200多人次。积极向会同县政府门户网、会同红网百姓呼声及省市商务网报送相关的工作动态和工作信息,并及时向省商务厅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推动了各项商务政策措施的落实。
2.严格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决杜绝违法执法现象的发生。严格持证执法制度,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推行执法公示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增强执法透明度,逐步实现执法依据、权限、程序和办案结果四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强化执法监督,使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保障了执法公正。
3.注重学习培训。为了提高执法水平,把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作为工作中的重点,县商务部门组织开展了5次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及思想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学习,邀请县法制办专家举办了2期行政执法业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时间累计达12天。组织了统一的执法资质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从而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另外,还派出执法人员到周边县市学习,积极参加湖南省商务厅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学习,累计学习培训达12人次。局机关及执法大队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 、《商务处罚程序规定》以及商务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流通知识及行业技能培训,增强了执法意识,提高了商务执法人员素质和办案技能。
(四)强化监管,大力推进民生工程
1.加强日常市场监管。结合该县实际,为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和死角,商务部门经常开展巡查、抽查、临检、暗访等执法检查活动,全年共计出动执法50多人次,及时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针对食品安全、车用燃油和其他商务流通领域市场秩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迅速有效打击各种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氛围,对严重违反商贸流通领域法律法规等严重失信的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并向社会公布。
2.加强肉品安全监管。加强对定点屠宰场的监管,认真落实日常检查、巡查制度,规范生产过程,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提高了肉品质量。采取日常稽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学校肉品安全的监管,使肉品市场检查常态化、规范化。今年共开展了商务领域的食品安全专项行动5次,共查处违法行为5次,取缔私屠滥宰窝点1个,没收病死猪肉50公斤,病害生猪1头,全部予以了无害化处理。通过加大对违法屠宰和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私屠滥宰生产加工窝点,确保全县人民吃上了“放心肉”。
3.严格酒类流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酒类经销商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和溯源制度。去年3月份开展了打击销售假酒、问题酒的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假冒酒20瓶,处罚违法涉案人员3人次。今年6月份在县城查处无随附单的国窖酒类产品6瓶。今年结合与县司法局、食品药监局、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活动以及“3.15”宣传日,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200余人次。同时对近年来酒类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监管工作中的其他领域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对酒类流通市场的加强管理和有力监督,我县“放心酒”工程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4.强化成品油市场监管。结合对全县19家成品油经营户的年审工作,今年商务局对全县加油站进行了4次专项检查,共查处各类大小隐患共计6处,其中重大安全隐患1处;对存在有安全生产隐患的加油站,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目前为止,6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加大成品油案件的查处力度,2015年7月3日市县联合查处会同县农机大桥加油站以次充好把国Ⅲ柴油冒充国Ⅳ柴油销售案件,给予了处罚贰仟元的行政处罚。对全县成品油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加强了流动加油车的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成品油市场的经营秩序。
(五)锐意进取,积极拓展新的执法领域
1.完善机制,加强部门执法联动。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环境共建、问题共商、工作共抓”的协同机制,加强与公安、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部门的工作联动,围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共同研究、共同突破,实现了与各联动部门及地区执法对象信息联网,工作机构、人员及电话互通共享的良好局面。该县与怀化商务执法队伍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与靖州、芷江、洪江市、洪江区等附近县市建立了跨区域的执法协作机制,形成了上下一体、部门协作、区域互动的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服务体系,提高了全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2.健全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制定了《商务执法行政处罚告知制度》、《商务执法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商务执法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商务执法罚没收缴物品处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行政执法制度。县商务执法大队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行为规范、廉政制度、保密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相关制度制作成牌子上墙予以公示。县商务局成立了案件审理小组,严格按照《县商务执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审理案件,规范了行政执法各个环节的管理。
3.积极创新,大力拓展新的执法领域。
(1)抓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大力抓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对全县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的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把会同县佳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和会同县神龙壹号大酒店列为备案企业,严格实施监管,做好了企业相关数据上报工作。
(2)加强再生资源市场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拟定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积极推进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大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切实抓好了重点废旧商品的有效回收监管引导工作。今年6月份,组织专门力量,对城乡再生资源市场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全县从事废品回收的经营户共有46家,其中城区个体户16家、乡镇30家。督促经营户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到县商务局登记备案。对登记备案工作不重视不落实的个体工商户肖烈进行了行政警告处罚。
(3)提高报废汽车拆解管理水平。对全县两家合法报废汽车拆解经营企业加强管理,督促其规范经营行为及安全生产,对进出两头全面实行台账登记管理制度,大力促使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企业回收拆解水平。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联合工商、公安加强对非法拆解的打击力度,对几家涉嫌违规拆解报废汽车的废旧回收店进行彻底查处和整改,有效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
(4)开展家庭服务业管理工作。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对县内家庭服务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经营户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有关证照,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监督电话,建立家庭服务员工作档案,并与消费者签订规范服务合同。今年对未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有关证照的会同军军家政服务部予以查处,并进行了200元的行政处罚。
(5)推进洗染业安全生产工作。县商务局商务执法大队根据会同红网百姓呼声的发帖举报,加大了对我县顺心洗衣厂的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该企业安全生产不达标致员工受伤一事进行了批评教育,对未按《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未在醒目位置公示、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投诉服务电话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并给予了300元的行政处罚。
(6)积极开展美容美发管理工作
县商务局商务执法大队加强对我县美容美发管理,对全县38家美容美发店进行了台帐登记,发现大部分店未在醒目位置悬挂、公开、公示有关证照,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对其违法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责令立即整改到位,对态度较差的会同县炫靓理发店进行了行政警告处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该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个别工作推进不快、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不够畅顺、对体系建设工作理论研究较少等问题。
1.商务领域政策宣传贯彻还不够深入,政府赋予商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与社会公众认知度还有一定差距,商务职能作用在社会经济工作中重要地位还未被全社会充分认识,部分经营户和群众对商务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了解甚少,依法经营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较为淡薄。
2.行政执法还存在薄弱环节,商务综合执法力度还不够大,个别商务领域工作启动难度较大,有些部门配合不到位难以形成有效执法合力。
3.执法队伍结构和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执法队伍中专业法律人才仍然缺乏,执法水平与新形势下的商务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将在试点工作取得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社会信用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全力推动会同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广告、会同新闻网、会同县政府门户网、会同商务网等媒体,大力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参与全县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加强培训,提高执法水平。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上级商务部门和县法制办等组织的执法培训班,从中获取执法理论知识,掌握先进的执法理念。继续保持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合理安排好每月2次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学习。通过学习让每一位执法人员熟练掌握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使用执法文书,努力向健康、有序、规范、文明的执法方向不断前进。
3.加强反馈,注重信息报送。信息的报送是体现商务执法工作的动态,是与其他县市执法工作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今后的信息编报和报送中,要提升原创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加强自编商务执法和“中心”工作信息的简报建设,及时向上级商务部门报送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不断从信息平台的交流中查找差距,开创商务综合执法信息工作新局面。
4.加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各牵头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与成员单位间的协调联动,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做到思路有共识、行动有配合、步骤有衔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执法互动,切实增强商务执法工作合力。
5.加大力度,全面履行职责。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按照“点、线、面、网”齐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立体化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商务登记备案制度,进一步做好相关行业资料统计、整理、归档工作。全面履行商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大力拓展执法领域,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会同县商务综合执法大队梁厚辉、杨明)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