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县商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商务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着力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基本完成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任务,1—6月,预计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942万美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6.31%,增长18.48%(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7000万美元);内联引资15.72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6.15%,增长11.08%,(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2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450万美元,占年目标任务的37.5%,增长21%,(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1200万美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1.2万平方米,占年目标任务的70%,(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1万平方米);外派劳务114人,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1.81%,增长267.74%,(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255人);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5.3亿元,占年目标任务的49.2%,增长12.9%,(省市下达目标任务为10.78亿元)。
一、商务经济运行情况
(一)新常态下开放型经济有序推进。及时传达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商务工作务虚会议、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有关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新政策、新机遇、新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突破,努力在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外经协作等方面再创佳绩,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2015年汝城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工作要点》、《汝城县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四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研究出台了2015年工作目标和举措。
(二)招商引(选)资工作高效推进。以港洽周、粤洽周活动为契机,做到抓早抓好,加大招商推介和招商联络力度。突出抓好小分队招商,5月县委书记方南玲带队赴广州绿城集团考察洽谈,引进了投资55亿元的汝城桃花谷养生度假基地项目,项目已签订合作意向。成功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汝城县农惠通互联网+孵化基地项目,项目已正式签订投资合同,于6月破土动工,在电子商务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了突破。突出全域旅游开发重点,引进实施了中华理学第一镇、长安生态城旅游文化产业园、生态科技示范旅游、德寿山森林公园等旅游生态建设项目。
(三)商务发展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按照园区城镇化、产业园区化的思路和“一区多园”布局,在继续抓好汝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启动实施了创新创业产业园、生态农产品科技园、建材宝石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旅游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了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步伐。
(四)商贸流通工作平稳运行。一是加强了农村电子商务推广发展工作,积极开展全县电子商务发展调研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了汝城农惠通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建设。二是认真实施民生100工程,大坪、泉水、外沙三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大力抓好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了全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四是积极抓好了扩消费稳增长和商贸统计工作,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二、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外部发展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艰巨性、曲折性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不确定性较大,保持出口平稳较快增长难度不小。从国内、省内形势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趋于宽松,但有效需求不足还没有明显改善,用电量、运输等反映生产情况的指标回升不明显,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我县情况看,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趋缓,由于经济环境不佳,又缺乏政策刺激,作为拉动消费增长主力的家电、汽车、房地产类增幅回落较大。二是全县利用外资进度普遍不理想,外资项目落地难成最大瓶颈。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有利条件和因素也比较多。如世界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之中,我国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中央加大了预调微调力度。我县的各项经济指标比较理想,经济增速依然保持了比较强劲的追赶势头。特别是随着我县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厦蓉、炎汝等两条高速公路的开通,对我县的物流运输、商贸流通、商务活动的开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县将成为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旅游休闲的湘粤赣边际中心城市。
三、商务经济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外经外贸工作难以实现大的突破。我县对外贸易主体薄弱、对外贸易总量小且加工贸易比重较小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改变。
(二)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服务意识不强、部门合作不畅、项目建设中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制约了投资项目进展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乏力。全县商贸流通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大型零售、住宿餐饮、家电等传统行业由于政策环境的影响、网络购物的挤压等多种因素影响,经营效益滑步明显,上半年2个入统企业已经停止营业。
四、下半年商务经济的应对措施
(一)切实加大招商引(选)资力度。坚持重质量、重效益、重落地、重项目实际开工的“四重”招商引资导向,突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积极宣传推介,多形式深入开展招商联络,实施精准对接;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招商责任,完善招商考核,优化招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抓好园区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产业园、生态农产品科技园、建材宝石产业园、旅游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搭建招商平台,突出园区主阵地作用,实施集聚招商。进一步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功能建设,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三)切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承接转移能力。继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全程代理制”、“联合审批制”等审批制度,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服务保障;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商的对接,努力引进投资额较大的外资项目;大力引导培育外贸主体,努力提高外贸和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
(四)切实推进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从引导大型传统商贸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升级入手,培育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抓紧完成县城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制定全县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县成品油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