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940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商务厅swt.hunan.gov.cn 发布时间:2025-10-08 10:44 【 字体: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湘港澳服务贸易合作,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提案》收悉,该提案聚焦当前湘港澳服贸合作的痛点、难点,从“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合作深度、进一步畅通流通格局、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育”四个方面针对性提出具有落地性的对策建议,是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抓手。

    提案收悉后,我厅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认真研究,及时与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会办单位沟通对接,研究提供相关工作举措,同频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同时,我厅压实提案办理责任,由厅服贸处牵头,切实把0940号提案的宝贵建议转化为促进湘港澳服贸领域合作的强大动能。现结合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打造深度合作格局

    近年来,湘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一是打造高开放度的合作平台。2025 年在香港、深圳等地举办“港洽周”,汇集 15 大领域 203 个重点项目形成《湖南省投融资需求项目信息册》,省级签约项目 96 个、投资总额 560.3亿元。与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厂商联合会和香港工业总会等五大商会达成战略合作,为港资和国际资本参与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辟新空间;依托第 40 届香港春季电子、家居、礼品、印包展平台,搭建湖南形象馆,开展“湘品出海”湖南特色产品推介,集中展示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二是营造高流通度的市场环境。优化要素集成推动湘粤港澳产业转移,湘粤“跨省通办”事项增至 438 项,破解企业“开工难”“用工难”“办事难”。推动香港品质保证局与岳阳自贸片区签订合作协议,促进沿海与内陆地区市场一体、标准互认、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要素自由流动。推动郴州片区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共建郴佛智能制造研究院。加强与广州港、盐田港对接,开通湘粤非铁海联运,实现铁海联运“一单制”,湖南站点往返大湾区港口群,价格下浮均超过 50%,湘粤非通道至非洲港口的全程运输时间缩短至 10 天内。研究起草《湖南香港直通车指标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加强湖南香港直通车指标管理,提高指标使用效益和涉企服务能力。三是探索高协同度的产业生态。推动湘企借港出海,以产业投资带动贸易发展。如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与香港环保署等单位建立合作,计划进一步在越南等地设立分公司,拓展全球市场。截至 2025 8 月底,我省累计在中国香港地区设立境外企业 518 家,目前存续经营的企业 270 家,涉及中方合同投资40.27 亿美元;吸引香港企业积极参与湖南产业升级,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等领域投资布局,助力湖南完善产业链,协力开拓国际市场。20258月,香港在湖南累计实际到位外资达到244.3亿美元,占同期湖南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7.2%。

    (二)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强化创新引领赋能

     近年来,湖南省主动融入港澳地区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与广泛交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推进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出台《关于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支持长沙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度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创新枢纽。制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强化成果供给,畅通转化渠道,提供全周期服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湘港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印发《湖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举办湘粤渝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现场签约 2 亿元。二是共建科创平台,促进湘港科技融合发展。推动港澳科创产业园建设,引进设立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设立异地孵化器。依托港洽周等重大平台,发布我省高能级创新平台技术攻关、人才引培等方面的合作需求,积极推动两地科创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如抓住赴港考察交流契机,与蓝海资本举办座谈会,就推动小分子药物、抗体、基因编辑和细胞治疗、核酸药物和类器官等创新技术,以及高端创新器械和数字化医疗等领域来湘投资达成意向。三是加强联合攻关,发挥湘港协同创新优势。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支持长沙市萨普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开展新型微晶玻璃手机屏热弯成型均热板的研发、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围绕复合式能量采集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湖南顶立科技与香港城市大学成立先进结构材料及增材制造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加强院校联合攻关,支持湖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开展复杂环境下的云边端协同智能网络支撑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中南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组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中心香港分中心。四是举办系列活动,搭建湘港科创交流桥梁。近年来,持续开展粤港澳技术对接会、创新创业大赛、技术交流沙龙等活动,推介 100 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引进合作项目超过 50 个。如举办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 走进长沙——香港科创项目路演专场暨成果展活动;与香港投资推广署在长沙共同举办“把握香港投资新机遇、开拓湘商海外新商机”创新科技行业圆桌会活动,推介香港在创新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助推湘企在本土和海外共赢发展。

   (三)进一步畅通流通格局,打通要素联通堵点

    近年来,我们切实加强各部门沟通协作,全力打通金融、数据等要素流通堵点,进一步畅通湖南与港澳地区各类资源互联互通格局:一是鼓励参展参会,扩大企业交流沟通渠道。组织我省相关会展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港洽周,制定发布《2025年湖南省重点境外展会目录》,对参展企业的展位费、人员费、展品运输费等给予补贴支持,其中涵盖香港春季电子、家居、礼品、印包展和香港国际科创展、香港国际美食茶叶展、香港亚洲果蔬水果展、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等多个展会,支持企业拓展港澳市场。二是深化经贸交流,持续拓展业务合作领域。2025 5月,拜访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双方投资贸易考察互访、展览展示活动合作、国际客户对接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约定在推动双边贸易发展、深化投资促进合作和助推医疗健康及中医药产业创新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三是加强金融赋能,便利服贸合作落实落地。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为辖内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中小科创企业提供 1000 万美元自主借用外债额度,支持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高效办理境外上市外汇登记。进一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截至 2025 2 月末,省内 6 家银行 15 个网点开通本外币合一账户业务,服务范围覆盖湖南省 3 个自贸片区和 1 个其他地区、10 余家大规模核心外贸企业。落实落细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措施,鼓励银行在为优质贸易企业办理涉港涉澳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时,对涉外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政策宣导和业务培训,支持企业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单证或电子信息在银行办理服务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帮助企业节省脚底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四是便利数据流通,促进数据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研究制定湖南自贸试验区特色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按照《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上海版)试点复制推广工作,在数据交易和流动等领域积极探索在湖南复制推广应用场景。同时,以上海市数据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重点案例,开展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组织制定《湖南省关于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各类数据要素安全、合理、有序跨境流通,加强与港澳地区数字贸易规则对接。

    (四)进一步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夯实服贸人才队伍

    为打造湘港澳服贸合作专业化人才队伍,聚焦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强化湘港澳人才交流合作,重点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做好港澳来湘人才职称评价工作。2023 年出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澳专业人才执业备案管理办法》,从备案、执业、监管等方面为港澳相关专业人才来湘工作提供指导,并发布《港澳执业资格认可清单》。2024 年进一步下发《关于做好职称认定工作的通知》,对通过省级人才工程等从港澳地区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根据需要放宽身份、资历、学历等条件限制,并采取个人述职答辩、同行专家考核评议等“直通车”方式直接认定相应职称。对于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直接认定正高级职称。二是持续提供多元创业服务。指导各市州依托在湘创业服务专家和创业培训讲师力量为港澳人才针对性提供创业培训服务,鼓励有创业意愿并符合培训要求的港澳创业人才参加 SYB 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等培训,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三是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各类培训主体,创新“订单式”培训模式,针对湘港澳人才开展文化旅游、数字创意、智能装备等湘港澳重点产业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规人才按规定给予补贴。四是加强港澳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充分发挥人才计划牵引作用,支持港澳台地区引进人才入选省级人才工程、申报科研项目,给予相应经费支持。启动实施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联合资助项目,瞄准国家及湖南省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从港澳及海外优秀高校引进博士进入湖南省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为国家及湖南省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湘港澳服务贸易合作基础不断夯实、合作质量不断提升、模式不断多元,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融合融通、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存在服务贸易合作总量不大、服务供需匹配度不高、市场开放程度不足、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贵单位的意见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相关部门间沟通协作,持续深化湘港澳服务贸易合作,为我省外贸发展开拓新动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聚焦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服贸合作生态环境。制定湖南省“十五五”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积极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等通道平台,围绕高标准规则对接、人才引育、优势产业协同等内容,加强传统服务贸易合作,合力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作用,推动长株潭与港澳在数字贸易、文化贸易等领域深度合作,鼓励郴州、永州等湘南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深化湘港澳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加快出台《湖南省关于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湘港澳数字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共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交流对话机制,积极推动湘港两地科技创新主体探索建立交流对话、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围绕共同关注的重点产业发展,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大赛等专场活动,鼓励和支持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积极推动两地科技创新主体共建研发平台,联合申报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及生态等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布局 36 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谋划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为湘港澳合作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提供“成果遴选识别、可行性评估及产品试制、质量检测”等服务,提高转化成功率。

    三是聚焦畅通流通格局,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支持我省各类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港洽周及港澳各类国际展会等国际展会,对参展企业的展位费、人员费、展品运输费等给予补贴支持,鼓励湘港澳企业交流合作。严格按照《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扩展湘港澳数据跨境流动、金融科技等应用合作场景。结合湖南服务贸易实际情况,持续做好《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 年版)宣传解读,加强对负面清单有关内容的培训工作,帮助各类经营主体和各级行政机关正确理解并实施好负面清单。深化湘港澳金融合作,推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余额管理制度试点在湘全面落地。推动湘菜文化共建,在港定期举办“味道湖南”专题推介、美食文化节、厨师技艺交流等品牌活动,共建食材供应链基地和中央厨房,保障湘菜原辅料稳定供应,助力“湘菜出湘”。加强文化科技领域合作,鼓励湖南微短剧、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借港出海。

    四是聚焦专业队伍打造,夯实服贸合作人才根基。立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造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布局,依托大湾区在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经纪人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力度引进一批符合我省发展战略的高层次人才,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管理人才。深入推进“湘智兴湘”行动,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港澳高层次人才来湘创新创业。加快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分系列分专业修订职称申报评价标准,指导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制定具体考评认定操作办法,对从港澳地区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及时组织开展“一事一议”职称认定工作。

    感谢贵单位对商务和开放型经济以及数字贸易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商务厅

                                                                               2025 9 30 





文件下载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湖南省商务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8   备案号:湘ICP备09006477号-19
联系电话:0731-82287060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98号   邮编:410001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80号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湖南省商务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4300000018
备案号:湘ICP备09006477号-19
联系电话:0731-82287060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98号 邮编:410001
技术支持:湖南省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