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发展要实力,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蓝图绘就开启新征程。十年来,全省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殷嘱托为主题主线,解放思想、打破陈规,描绘蓝图、谋变创强。顶层设计谋新。谋划构建了新阶段“1+2+6+6”(即1个商务“十四五”规划,“扩大开放”和“流通消费”2个三年行动方案,内贸流通、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6个专项子规划,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3个专项规划和3个片区规划)开放发展推进体系。政策制度创新。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以及贸易新业态、精准招商、融入“一带一路”等系列政策文件,联动海关、税务等部门打造稳外贸“10+X”政策体系。对标RCEP、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推进制度创新。重点突破求新。深入推进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对接大战略提升大平台、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五大开放行动”,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吸引湘商回归返乡创业,促进商贸主体提质上量。紧紧围绕“三外一内一治理”及“五个重大”(重大指标,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改革、重大展会),推动商务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十年来,全省商务系统敢想敢干、敢拼敢闯,全力推动外贸、外资、外经高质量发展,开放主要指标实现快速增长、争先进位。对外贸易跑出加速度。进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1385.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972.8亿元、增长331%,总量在全国排名由第21位跃升至第14位,连续跨过“2345”千亿大关、即将挺进“1000亿美元俱乐部”。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额3255.4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博世、舍弗勒、巴斯夫、大陆、永旺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湘投资,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8家,招商引资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24.1亿美元、增长72.3%,总量居全国第13、中部第2位,增幅全国第3、中部第1位;实际到位内资11280.3亿元,较2012年增长367.6%。外资制造业贡献度突出,2021年,第二产业外资企业营业收入2988亿元、纳税173.3亿元,分别占全省存续外资企业营业收入、缴纳税收的81%、77.3%。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3.9亿美元,增长118.7%,总量、增幅均居中部第1位。“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外经合作按下快进键。湖南的经贸“朋友圈”遍布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好城市达103对,赴境外投资企业达1700余家,工程机械、杂交水稻、农机农技、路桥房建等走出去“湘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对外实际投资额稳居全国前10、中部第1,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全国排名由第22位上升至第13位。
三、消费市场实现新跃升。十年来,全省商务系统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全力践行商务为民理念。消费动能越来越足。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7854.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6万亿元、年均增长10%,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21年的62.6%,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能级越来越高。提档汽车、家电、家居等实物消费,扩容教育、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发展共享、定制、体验等新兴消费,推动消费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2021年,限额以上批零商品、住宿餐饮零售额分别较2012年增长105.4%、67%,汽车、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文化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2012年增长131.1%、84%、169%。消费平台越来越强。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长沙平均2093人就拥有1个便利店,便利店指数居全国第2。长沙五一商圈、常德市柳叶湖河街等10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商场35家,居全国第3、中部第1。成功争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内外贸一体化3项全国试点。
四、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十年来,全省商务系统大力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着力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活力迸发。2012年以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45.7%,2021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55.2亿元。农村电商异军突起,累计获批79个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居中部第1,实现40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全省县(县级市)覆盖率达到82.8%。2021年全省通过电商销售的农产品零售额达308.7亿元,同比增长25.2%。连续三年受到国务院“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的地方”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新兴业态蓬勃发展。高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二手车出口试点、汽车平行进口、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6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等相继获批,国家级平台数居中西部省份前列。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440.2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25倍;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84.4亿元,增长21.6%;5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2个保税物流中心实现进出口1494亿元、增长34.1%,占比全省总量的25%。新型消费动力十足。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商圈和街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长沙、怀化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湘菜影响力不断扩大,“做优一桌湖南饭”“味道湖南”等形成品牌,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充满活力,W酒店、覔书店、泡泡玛特、奈尔宝等纷纷抢滩长沙、“收割”流量,目前长沙有首店280余家。文和友、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黑色经典等新消费品牌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五、开放平台形成新格局。十年来,全省商务系统提能开放平台,拓宽开放通道,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自贸引领作用彰显。自贸试验区获批近两年来,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5%,实施方案321项落实举措已实施95.6%,国家278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率达93.9%。累计新设企业20391家,新引进2亿元人民币(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37个、总投资3525亿元;形成第一批特色制度创新成果47项(全国首创23项);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060.6亿元,占全省28.3%。对非经贸走深走实。务实对接中非合作“九项工程”,聚焦“中部举旗、对接央企、友城合作”深化对非经贸合作,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已成功举办两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蹄疾步稳,先行区“一机制、一试点、六中心”建设取得进展,推动中部六省、“湘沪浙粤琼”商务部门签署对非经贸合作协议。2021年湖南对非贸易实现403.9亿元、增长44.7%,总量居全国第8、中部第1。国际物流通江达海。长沙(联动张家界)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长沙)、岳阳江海联运、株洲(联动衡阳)湘粤非铁海联运、怀化东盟货运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让湖南与世界的距离不断拉进。着力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争取广铁支持,部分站点、线路运价下浮50%以上;对接争取广州港、盐田港将外堆场延伸至湘粤非株洲、衡阳站点。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共开行539列、货值14.7亿美元;岳阳城陵矶口岸集装箱吞吐量36.9万标箱、增长20%。
敬请关注“湖南商务”
微信公众号